分頁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102年9月28日 心得分享

文章分享: 辰二師兄

覺行法師天台教學的一些復習內容

        第十期圓光假日佛學班開始了,又來了好些新同學一起來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令人歡喜。覺行法師的天台課程,延續前期天台教義的精彩內容外,又增加天台小止觀的教學。解行相應,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很期待。

        中秋連休假期又遇颱風天停課,正好讀覺行法師教授的天台五時八教次第的建立所說明的立法實相論,抉取講義一些重點,自已復習之用,也提供新來同學的參考。


一、天台立論以中觀般若為立觀根據
        天台宗祖師慧文禪師讀「般若」三觀與「中觀論」因緣所生法,而悟入法界觀。而後慧思禪師及智者大師都悟入法華三昧法界觀。一脈相承,都以中觀般若為立觀主導。

        中觀般若稱空宗,相對唯識如來藏稱有宗。主要是立法差別,空宗不立本體,有宗唯識如來藏立一心識。此乃如來因應眾生根性,法假施設,立法不同罷了。所以後面的天台教理均依般若經中緣起性空義,來闡明實相無生義。

二、一切有為法,皆從四緣生
        大智度論以四緣(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來立一切法。其中四諦品又云:「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眾因緣生法,眾因緣和合故有,有但有名字,名字是眾因的代名詞,而無實體,故即無自性,無性故空。所以因緣所現諸法,只是假名而無實義,故曰亦為是假名。因緣生法即空,空即因緣生法,正如色即空,空即色也。故約事邊說,即亦空亦因緣。約理邊說,即非空非因緣。亦空亦因緣,是俗諦中道。非空非因緣,是真諦中道。故曰亦是中道義。

        依因緣所生法,天台立藏教義。依我說即是空,天台立通教義。依亦為是假名,天台立別教義。依亦是中道義,天台立圓教義。同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天台立為空諦。亦為是假名,天台立為假諦。亦是中道義,天台立為中諦。依空假中三諦,復立空假中三觀。因為一切法皆因緣生,既是因緣生則皆無自性,無自性則一切法皆空。故曰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有不空者。

三、佛法對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建立----三世實有因果無我論
       世間法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出世間說:有作業無作者。實相無生,空性非因果法,但不離因果。   
       出世間法不離世間法,說有因果關係,不說由因生果的必然關係。正如因緣偈:「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只是果是眾因緣所生故不實,實相空行無生,是屬出世間,故佛說:「有作業,無作者(作業是法,作者是人,猶如說輪迴是有,但無不變的受輪迴實體。)如龍樹菩薩在中觀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四、智者大師的五時教相四教法
        智者大師說:「立法方便,破法方便,實相實不可說,於不可說中,有因緣故,亦可得說,說法用四悉檀,一一會入第一義悉檀。」亦即以實相為中心,作為整個教觀經典大小乘,權實二教的判斷依據,依根性的不同開展出如來一代時教的五時教相的四教說。智者大師依四悉檀立四教,所依的是實相之理。四教展開是透過「教」和「觀」二門,顯行人有信、法二種(信行人鈍根人,法行人利根人),為信行者開教門,為法行人立觀門,且教觀定慧,相得益彰,隨緣異說(四教說法因根性不同而內容有別),但理不異。四教側重依法立人,用法來說明行人根性;五時教側重以人立法,說明佛的應機隨化,對機說法的意趣宗旨。二者異曲同工,互為貫通,正是智者大師思想體系的殊勝處。

        覺行法師在課堂中,經常會反䨱提及如來說法的意趣宗旨「五時教」
       五時教者如下
       華嚴時:(圓「兼」別)如來初成道,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圓滿修多羅(佛所證的圓融無礙境界,此為圓教內容),兼說行布次第(別教)。時二乘行人,有眼不見舍那身(報身佛),有耳不聞圓頓教,如聾若唖。此乃正化界外菩薩,捨小取大,唯利大根。為利根者說頓法界觀,為鈍根兼開界外菩薩法次第行證。

        阿含時:漸初(「但」三藏教)以斷煩惱,證湼槃,入証性空無生實相,為終極究竟。正化聲聞,旁化菩薩,捨大取小,唯利小根。但詮界內事,屬小乘教。

        方等時:漸中(「對」藏明通別圓)勸發菩提心,彈偏斥小,歎大褒圓,佛為二乘人強種大乘善根種子。正化菩薩,旁化聲聞。法說對半(小乘)明滿(大乘),對界內明界外,說四教,詮大小二乘共般若。

       般若時:漸後(「帶」通別明圓)淘汰(二乘利根能信不能行,不得利益,稱淘汰)融通(菩薩鈍根能信能行,但需假方便,次第入真實,不融向於融,叫融通)。三人同聽,菩薩獨進,獨菩薩法。法說次第三觀,文在假觀下化眾生,意在中道第一義觀,上求佛道。明界外事,入法界理。

        法華時:非頓、非漸、非不定、非秘密。純一實教。正直捨方便,但說於融,暢佛本懷。正化最上利根菩薩,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凡夫本具如來一切聖妙功德,故凡夫亦可一生成辦。

        涅槃時:扶律(末法鈍根眾生,破戒墮三惡道,亡失慧命。今重開戒律生善,重返善道)談常(重開四教,令諸眾生,一一會入,常住佛性)。法華涅槃破聲聞灰斷,令聲聞起死回生,乃至對涅槃善根成熟者,一一受記作佛。

        頓丶漸丶 秘密丶不定是化儀四教,是佛說法的方法,屬佛邊;藏通別圓,是佛應眾生說法內容,屬眾生邊。現就化法四教佛說內容簡說如下:

        藏教:為界內鈍根(聲聞乘)說事。說實有二諦俗諦理,詮生空(因緣法)、相空(析空觀)。以斷煩惱証涅槃,入「性空」無生實相為終極究竟。入滅不受後有。

        通教:為界內利根(界內菩薩乘)說理。說幻有二諦真諦理,詮法空(體空觀)。明大小二乘共般若。以入「空性」無生實相為終極究竟,入滅不受後有。

        別教:為界外鈍根(界外菩薩乘)說事。講次第三諦俗諦理(假觀),分別十法界事。明大乘權教不共般若,但中佛牲(但中表有理無事,是菩薩,能次第觀行,依體起用「從空起用」的離用論,亦即離開生死界、涅槃界,別顯一清淨法界,但尚不究竟)。文在假觀,意在中道觀,實者為入圓融觀。大乘講體用論,今別教菩薩行是離用論,能用但不究竟。

        圓教:為法界利根(佛乘)說理。說圓融三諦理,一心具足十法界理。明大乘實教不共般若,佛智不共菩薩智,圓中佛性(圓中是於法界佛乘,理事一如,屬體用相即論)。圓教菩薩明體用相即論,理事互具互融,破立對等。(圓教初住行人始証中道理),體用究竟一時圓滿。

五、教觀二門
        智者大師分教觀二門,破法實相論,則是破立法實相論各前三教所依,以顯圓教的圓滿自在。如三藏教:用眾因緣所生法,來對破凡夫外道的不實。通教從假入空的體空觀的理觀,破三藏教從假入空的析空觀的事觀。別教則是從涅槃界外對生死界內二乘的沈空,有體不能用,只是此時的菩薩以次第三觀,進入法界觀,但不究竟。圓教則以理破事破別教的次第觀,顯現當下卽是實相。表顯生死事即涅槃理,離開生死界亦無涅槃界,當下生死界即法界的圓融。

        教門屬現象界,知識界的陳述,主要以二諦、三諦、四諦、十二因緣來作說明,開展在一念三千、十如是。觀門是屬直觀式,禪觀的陳述。主要以般若三觀作說明,開展是在無生的體用相即與不相即作銓釋。而觀門中的無生觀,則是現象界與實相論的綜合陳述。智者大師依實相理立教觀,破立二法(破法實相論,立法實相論)來陳述實相。而四教也就在實相的體用下作正別。所以同為四諦法,藏教講生滅四諦,通教講無生四諦,別教講無量四諦,圓教則講無作四諦。

       看書和筆記,知道有些東西就是需要臨場感,法師說法當時的雰圍及那些法味才會出來,所以,想學天台教義或天台小止觀,真正的善知識就在眼前,周六請來聽聽覺行法師的課堂解說。那是精神和心靈的饗宴。也許你也會有法喜充滿,甚至一些禪悅現前。

阿彌陀佛